联系我们
铝型材挤压模具定制要求与类别标准
一、定制核心要求
材料选择与热处理
耐热合金钢:需满足高温(430-520℃)、高压(挤压力可达数千吨)及高摩擦环境,常用材料包括4Cr5MoSiV1(H13钢,经真空热处理后硬度达HRC48-52)、钴基合金(抗拉强度提升40%)等。
表面处理:需进行3-4次渗氮处理,渗氮层厚度≥0.15mm,以增强耐磨性和抗腐蚀性。
精度与公差控制
模具制造精度:需达到0.01mm级,以适应壁厚0.5mm的超薄型材生产。
型材公差:部分产品要求±0.05mm,需通过高精度加工设备(如CNC数控机床)和工艺实现。
金属流动控制
定径带设计:根据型材壁厚、周长及距挤压筒心距离,设计不等长定径带。例如,壁厚越薄、周长越大、形状越复杂,定径带越短。
促流与阻碍结构:对壁厚薄、区域采用促流角或导料锥加速流动;对壁厚大、离中近的区域采用阻碍角减缓流速。
工艺平衡孔:通过调整分流孔数目、大小、形状和位置,平衡金属流速。
模具强度校核
计算挤压力:常用修正的别尔林公式或经验系数法,确保模具承受压力不超过材料许用强度。
危险断面校核:平面模需校核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;舌型模和平面分流模需校核抗剪、抗弯和抗压强度;舌头和针尖部分需考虑抗拉强度。
有限元分析:对复杂模具进行受力模拟,优化结构以避免应力集中。
寿命管理与维护
全生命周期档案:记录挤压次数、修模方案、加工细节等数据,为后续模具复制或优化提供依据。
失效修:对磨损部位采用打麻点、补焊等工艺修复,但需避免影响模具强度(如工作带烧焊易缩短寿命)。
装配规范:工作带平面度误差≤0.05mm,配合间隙控制在1mm以内,防止挤压过程中偏移或卡模。
二、模具类别与标准
按产品结构分类
实心模:用于生产实心铝型材(如铝棒、简单实心条),结构简单,无分流结构,金属直接通过模孔挤出。
空心模(分流模):
平面分流组合模:适用于复杂空心型材(如铝合金门窗框架),通过分流孔将金属流分成多股,在焊合室重新汇合并焊合,保证内部质量。
假分流模:专为半空心材设计,结合分流与实心模特点。
封闭台模:用于特定空心结构,焊合室设计优化金属流动。
舌形模(叉架模):适用于特殊形状型材(如航用铝型材),通过舌头结构引导金属流动,形成复杂截面。
多腔模:可同时挤压多个相同或不同形状型材(如建筑用铝合金门窗型材),提高生产效率。
按工艺类型分类
正向挤压模: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一致,设备结构简单,但金属与模具摩擦大,易产生内应力。
反向挤压模: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,摩擦小,金属流动更均匀,但设备复杂度高。
侧向挤压模:具有垂直于主压力方向的成型通道,适用于特殊截面型材。
按应用领域分类
建筑型材模:用于生产铝合金门窗、幕墙框架等,要求模具耐磨、寿命长(通常需满足数万次挤压)。
工业型材模:用于汽车、机械装备等领域,需满足高强度、高精度要求(如汽车车架型材模)。
特殊型材模:
前置模:对铝棒材进行初步成型,为主挤压模具提供合适形状和流动状态,延长主模寿命。
后置模:对主挤压后的型材进行精整(如抛光、修整),提高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(如手机外壳用铝型材)。
特种模:满足特殊需求(如医疗器械用铝型材需特殊表面处理或微观结构)。
按模具结构分类
整体模:结构简单,适用于简单型材,但维修成本高。
组合模: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(如模座、凹模、压料圈),便于维修和更换磨损部件。
活动模:部分结构可移动,适应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。
可卸模:模具部件可拆卸,便于清洗和维修。